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作業Dada Art Movement History - "Dada on Tour"

問題一

how does one achieve eternal bliss?
(7:43)
要怎樣才可以追求永恆的幸福?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一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維基)
達達是一種精神,厭世的處事態度,因為不追求文藝復興的完美且制式化的藝術理念,創作隨性且沒有限制,最知名就是杜象的馬桶,大家的審美藝術受到衝擊,達達主義家卻不受到任何影響和批評,繼續他們的達達。
若繼續毫無意義的達達創作的話,不用顧慮他人批評你的作品怎樣,隨意的創作,自己高興即可,成為這樣的創作者的話,我想這樣就是一種永恆的幸福了!



問題二

how does one become famous?
(8:23)
要怎麼做才會成名?
影中片描述:「達達,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總統。」
這跟當代科技有關:電報。電報是只要有牽纜線,只要有纜線的地方就可以輕鬆的傳遞電報,輕易的跟全世界接軌,成名只是你想不想的和願不願意做問題。
加上達達主義被快速地散播出去,透過新科技、戰亂的人潮,資訊流動快速,達達正是當時最熱門且轟動的話題之一,搭著達達主義的便車,我相信,出名並不難。


問題三

with noble gesture and delicate propriety,
till one goes crazy, till one loses consciousness
藉由高貴的姿態和精美的禮貌,直到某人瘋狂直到某人失去意識

影片中表示:「達達是可以透過表演來自我主張暗示自我蛻變的藝術。」
達達是一種文藝思潮,範用各種類型的藝術上面,因此許多表演藝術是受到達達主義的啟發,上次課程中老師所播放的鋼琴家表演,就是這種「with noble gesture and delicate propriety」,但那位鋼琴家卻沒有任何表演,他跳脫在台上一定要表演鋼琴的概念,他不偏表演,但在達達主義的影響下,不表演鋼琴的表演,卻受到熱烈的歡迎。



我的觀點:(在1920年代的藝術家跟當代的媒體所產生的關連或藝術史上所產生的影響。)

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藝術家和媒體是相輔相成的,媒體因為科技的關係進步了許多,藝術家像是媒體的使用者,良好的運用媒體帶來的影響力,帶動歷史的演進。歷史是藉由許多元素而被記錄下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就是歷史的概念之一,不只是政治家會影響歷史,我們所討論的藝術家和媒體都會影響歷史。

以達達來說,他影響歷史很大一部分,不只藝術方面:

柏林
德國的達達主義運動並不如其他國家的達達主義運動那樣「反藝術」,而是具有非常顯著的政治和社會變革色彩。德國的達達主義者熱衷於發表煽動性的宣言,動用宣傳和諷刺的力量,發動大規模的公眾示威和政治活動。
1918年2月,理察·胡森貝克在柏林第一次發表關於達達主義的演講,並在同年年底發表了一篇達達主義宣言。漢納·胡赫和喬治·格羅茨用達達主義的觀點來表達對戰後共產主義的同情。格羅茨和約翰·哈特菲德在這一時期共同發明了「攝影蒙太奇」技術。藝術家們出版了一系列政治刊物(都很短命),並在1920年舉辦了一場達達主義的國際展覽會。
柏林的達達主義運動內部矛盾重重。庫爾特·施威特斯糾集一些其他藝術家脫離了柏林的達達主義組織。施威特斯遷至漢諾瓦,並在那裡發展了更具個人風格的達達主義。

科隆
1920年,馬克思·恩斯特、約翰奈斯·西奧多·巴爾傑德和阿爾普在德國科隆舉辦了一場廣受爭議的達達主義展覽。這場展覽的核心觀點就是藝術的虛無性和反中產階級價值觀。

紐約
在一戰期間,美國紐約也和蘇黎世一樣成為大批流亡藝術家和作家棲身的場所。從法國流亡美國的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弗朗西·畢卡比亞結識了美國藝術家曼·雷。1916年,這三人成為美國「反藝術」運動的核心人物。曾經留學法國的美國藝術家比阿特麗斯·伍德後來也加入了這一團體。


紐約的藝術家們並沒有以「達達主義者」自居,他們也從未發表過任何宣言或組織過任何政治活動。然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出版物對舊的藝術和文化體系進行大肆的炮轟,這些出版物包括《盲人》、《紐約達達》等。在這些刊物中,他們將舊的藝術譏稱為「博物館藝術」。
在這段時期內,杜尚開始以現成品來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並參加了「獨立藝術家社會」組織。1917年,他發表了著名作品《泉》,是一個寫有「R. Mutt」字樣的小便池。然而這幅作品卻被「獨立藝術家社會」組織拒絕。
畢卡比亞對歐洲的出訪加強了紐約、蘇黎世和巴黎的達達主義組織之間的聯繫。他曾連續七年堅持出版達達主義期刊《391》。這本期刊從1917年至1924年在紐約、蘇黎世和巴黎出版。
到1921年,大部分藝術家遷至巴黎。在那裡,達達主義迎來了最後一個高峰並走向終結。

巴黎
法國的先鋒派藝術家一直和蘇黎世的達達主義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查拉就和包括阿波利奈爾、布勒東在內的法國作家、評論家和藝術家長期保持通信。
巴黎的達達主義運動高峰出現在1920年。這一年,達達主義運動的很多元老來到巴黎。受查拉的影響,巴黎的達達主義者們也發表宣言,組織大規模示威運動,進行舞台表演並出版了大量的刊物。
達達主義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巴黎公眾的視野內是在1921年的「獨立藝術家沙龍」上。讓·克羅蒂和其他達達主義者們展覽了自己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